
塑強基建支柱優勢
算力賽道升騰“中原明珠”
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項目投用

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項目鳥瞰
近日,由中建集團旗下中建二局承建的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項目交付使用。項目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總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是河南省落實“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打造中部地區算力樞紐的核心工程,助力推進河南算力產業雙千億的戰略目標,打造算力賽道上的“中原明珠”。
匠心筑造 賦能算力產業新格局
超聚變研發中心及總部基地項目是河南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標桿工程”,涵蓋總部行政大樓、全球先進計算展廳、研發中心、培訓中心、數據中心以及12個核心實驗室等,聚焦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可有力支撐超聚變全球日常運營及產品研發,讓算力從“可用”到“好用”。
項目團隊采用“模塊化施工+全專業穿插”模式,通過三維建模精準預控施工節點,實施多工序立體化協同作業,突破傳統工序壁壘。項目建設期間,團隊將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與GIS技術深度融合,針對發現的圖紙問題提出優化建議,深化、優化建設細節,實現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的數字化管控,將誤差精度控制在毫米級,確保一次成優,為項目的高質量交付及后續穩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5萬平方米 挑戰湖底“科技地宮”
項目包含一座5萬平方米的超大型地下實驗室,面積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位于三面臨湖的特殊地理環境,如同一座深藏湖底的“科技地宮”。地下實驗室的施工紅線與基坑邊緣最小間距僅1.5米,傳統施工模式難以滿足精度要求。
地下實驗室建設期間,項目團隊遇到臨水基坑支護體系穩定性、抗滲性能提升及湖水倒灌防治三重挑戰。
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加密承重柱+降水井”的組合方案,降低了水壓對基坑的破壞風險;針對淤泥質土層易滲水的不足,創新“雜填土置換工藝”——將不良土層“抽絲剝繭”,置換為高強度級配砂石,縮減不良地質的影響范圍,使地基的密實度與抗滲性顯著提高。最終,項目提前8天具備全面施工條件,為實驗室構建起堅固的防護壁壘。
精準管控 高品質履約造就算力“明珠”
項目團隊為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開展,在基坑開挖階段即構建三級進度管控體系——運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進行三維場地規劃,制定分級開挖方案;采用無人機巡場與人工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質量、安全雙控。
項目團隊通過實施全周期動態管理,不到一個月完成辦公區臨建并順利投入使用,40天主樓沖出“正負零”,提前30天地下室整體完成“正負零”澆筑。項目還圍繞臨湖施工、超大潔凈實驗室等建設難點,攻克7項關鍵技術,推動主體結構提前30天封頂,關鍵節點驗收合格率達100%,高品質履約獲得政府、業主多次表揚。
這顆“中原明珠”的建設,不僅推動鄭州市城市算力網絡全面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算力規模進入全國重點城市前列,還將助推鄭州市深度融入“東數西算”國家戰略布局,努力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